
为了更好响应团中央,号召建设美丽中国,落实生态环保工作,8月8日Ecology And Economy社会实践队来到了社会实践的第六站—烟台海阳市。在这里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就海洋浒苔产生的原因和对旅游业的影响展开了调查。
社会实践队在海阳海水浴场采访了当地的老人,当地青年和各地的游客等各个层面的群体。根据调查我们总结发现,海阳的绿潮灾害是近十多年来才出现的,过去黄海南部虽然也有浒苔,但分布相当零星,沿海渔民还会把浒苔当做优秀的有机肥料和家禽饲料。如今浒苔大量增多,暴发时期成为了纯粹的海洋灾害,年都“绿”一把苏北山东沿海各地。
那浒苔是从哪里来的呢,可以确定的是海阳近海富集的浒苔不是“本地人”,而是“外来户”。目前有一种说法认为苏北浅滩是它们的故乡。随着经济发展,生产分工变细,2007年开始,我国紫菜市场需求突然扩大,苏北沿海人民迅速意识到了商机,在近海养殖紫菜,使得养殖面积迅速增大。但增长过快的养殖也引发了问题,绿潮便是一个糟糕的例子。每年秋季,江苏沿海随处可见大片大片的紫菜养殖筏架。绿藻自上一年秋季开始,便附着生长在筏架上,待到来年春季,海水温度上升,绿藻开始迅速萌发。而浒苔则是其中最具生长优势的。每年4-5月,紫菜养殖户们回收养殖筏架时,附着的浒苔被刮到海里,这正是它喜欢的漂浮生长方式。
浒苔也对海阳的旅游产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有游客表示,她每年都会来海阳的海边玩,但是现在的海边比不上以前的了,当地居民也表示经过几年的整治的确好了很多,但是漂浮在海上的浒苔还是影响了洗海澡的心情。浒苔这个棘手的对手,在黄海风场和洋流的推动下,海面上的浒苔会北漂至胶东半岛南部,具有明显海洋性特征的温带季风气候为春夏的胶东沿海提供了充足的光照和降水,这让浒苔的繁殖更加肆无忌惮。
但近年来,江苏积极配合浒苔防控,苏北浅滩紫菜养殖作业方式已经得到改进,自2017年起,养殖季结束后,养殖户们都将紫菜养殖网帘摘下直接运回陆地处理,附生的绿藻进入海中的数量大大减少。海阳市政府今年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加强了对浒苔的资源化利用,将以前的掩埋处理换为饲料加工,把浒苔变废为宝。
通过这次实践调查,队员们了解了海洋的浒苔污染和人们的应对措施。浒苔的繁殖不仅是因为紫菜的养殖,而且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海水的富营养化。所以保护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再次呼吁大家举起生态保护的大旗,从自身做起,为生态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